今年暑期档的电影热度可谓空前,每家影院几乎都座无虚席,各部影片都收获了高评分与好评。然而,陈佩斯执导并主演的《戏台》,虽未在票房上拔得头筹,却成为了其中一部备受关注的作品。虽然在上映初期,影片的评分一度高达8.0,且在数十万观众的评价中,几乎每位观众都给出9.6的高分,但最近,影片的评论风向却有所转变,一些差评逐渐浮现,质疑声开始增多。
《戏台》的上映可谓历经波折。最初由于与其他影片档期冲突,导致影片一度延期。直到7月25日,它才正式登上大银幕。然而,面对《你行!你上!》与《南京照相馆》这两部同日上映的电影,《戏台》无疑承受了更多压力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这部电影的票房在首日便突破亿元大关,远超预期。虽然票房持续增长,但评论的分歧却愈发明显。
展开剩余79%一些网友提出尖锐的批评,甚至有评论直言:“整部《戏台》的情节,完全是人物堆砌出来的,戏曲不像戏曲,电影也不像电影。”更有网友质疑,陈佩斯凭什么能获得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称号,“一个国家级奖项都没有,怎么就能成为艺术家呢?”这些声音逐渐成了影片评论中的主旋律。
这也使得影片的评价逐渐走向两极。豆瓣评分不断下降,许多人质疑影片的真实性与可信度。那么,究竟影片中的故事与情节为何如此让人质疑呢?难道陈佩斯的演艺事业真的不如外界所期待?
陈佩斯,息影多年的老演员,为了这部电影几乎拼尽了自己的所有积蓄,带着未卜的未来去投资。他的勇气和魄力,足以让人敬佩。曾是春晚的常客,因一碗面条而让全国观众捧腹大笑,陈佩斯的才华无需多言。如今,他以32年后的新作回归银幕,将民国时期的战争故事以幽默与荒诞的方式呈现出来,揭示当时戏台上演员们的无奈与艰辛。
《戏台》最初的灵感源自一场话剧,陈佩斯突发奇想,决定将其搬上大银幕,试图让全国观众欣赏这部作品。影片中的情节围绕一位不懂戏的团长,他坚持要求改编戏剧,导致经典戏曲的原有规矩被破坏。电影中的戏台班主(陈佩斯饰演)面临来自各方势力的压力,只能左右逢源,努力保全戏班的生存。
影片中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,许多演员都是戏骨级人物,足见其深受中年演员的喜爱。虽然这部电影并未加入流量明星,但它却凭借着真实的内容和高质量的演绎吸引了大量影迷,尤其是一些年轻观众,他们为影片的质量和真实感所动容。与一些历史剧不同,那些充斥着流量明星但缺乏演技的作品,观众们早已能看出其中的虚假与做作,而《戏台》则没有那种浓重的商业化气息,显得格外纯粹。
陈佩斯的回归给电影界带来了一股清流,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打磨出这部真实讽刺现实问题的作品。虽然影片面临两极化的评价,但它为市场提供了一种难得的反思与现实感。很多观众在评论区给予了高度评价,他们认为影片展现了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,尽管其中也不乏批评声音。
至于票房,《戏台》上映七天后,依旧稳定在1600万元左右,远超许多同期上映的影片,甚至直接碾压了《长安的荔枝》。这部电影的优点不言而喻,黄渤、陈佩斯、余少群等演员的精湛演技,以及对民国时期权力斗争的讽刺,放到现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
虽然每个人对电影的看法各不相同,但无论好评还是差评,都表明《戏台》引发了广泛讨论。对于那些涌向电影院的观众,陈佩斯的电影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和共鸣,尤其是许多中年观众,他们在电影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情感。
《戏台》不仅是陈佩斯个人艺术创作的象征,更是对娱乐圈现状的深刻反思,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,更是一种时代的呼唤与传承。
发布于:福建省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